“做梦都没想到,玉米真的可以种的跟高粱的密度一样。去年农夫大田合作社就是这么种的,我跟人家垄挨垄,地挨地,瞅人家一垧地苞米能打3万多斤,真的眼馋啊。”吉林省通榆县新兴乡新兴村村民韩涛一边感慨,一边拽着记者到他的玉米田参观。“我今年就按照农夫大田的种植模式种了5公顷玉米,增产5万斤一点劲儿不费。”
韩涛所说的玉米种植模式就是密植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这种种植模式每公顷保苗能达到96000株以上,这在过去,村民做梦都不敢想,可现在,通榆县很多种植主体通过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不仅把玉米的种植密度提高了,而且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最优地块在今年农业部门的观摩测产中预计产量在每公顷35000斤以上,成为通榆县玉米种植历史上革命性高产案例。
九月的秋风,吹黄了田里的稻穗儿,摇红了枝头的辣椒,更催熟了秸秆上金黄的玉米......走在新兴乡新兴村农夫大田种植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基地里,密植玉米植株高矮一致,秸秆粗壮,而且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这不禁让大家很好奇:挨挨挤挤的玉米植株是如何做到不倒伏、不空秆儿的呢?通榆县农夫大田种植合作社经理李明解开了这个谜团:“我们采用的是黄金粮MY73这个密植高产新品种,这个种植模式呢,是在咱们原来传统的大垄双行的基础上,把垄距改进了,从原来的40-80公分改到40-120公分,然后这个品种呢,你看都是上冲的,叶片之间都是15度的夹角,这样就更利于通风和透光,它最大的特点是根系特别发达,45度的垂直根,所以说它特别抗倒伏。”
实际上,去年通榆县就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科学研究所签订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服务框架协议,引进“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专家团队对此项技术在通榆县的实施进行全程指导,各关键时间节点视情况开展现场培训会、片区培训会,特殊情况亲赴田间解决疑难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简单的说就是让“小水滴”通过浅埋滴灌系统给作物提供养分,保障作物水肥生长需求。通榆县也通过此项技术成功破解了十年九旱的生产难题,全县各乡镇很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纷纷采用这种先进的种植模式,不仅玉米田间表现突出,玉米产量也蹭蹭往上涨。粮食单产、总产不断提升,同时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玉米大垄双行密植精准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可以通过滴灌水肥一体设施,生产管理能够按需、分次、定向地供给水肥,不仅满足了密植群体全生育期水肥需求,还能够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增产增效协同、轮茬倒作、培肥地力,为有效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实际种植操作,通榆县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种植合作社纷纷将原有井灌设施提升为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采用先进模式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通榆县今年玉米种植380多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160万亩,密植精准调控地块50万亩,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正逐渐由点到线再及面,全面推动玉米生产的增产丰收。
通榆县采取的玉米宽窄行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被2023年白城市玉米高产竞赛活动评为一等奖,在2023年度吉林省玉米高产竞赛中夺得西部赛区二等奖。农夫大田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学习新型种植技术,为当地农户增产增收贡献了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
通讯员 李桂华
通榆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