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一敲响震天,四人表演三句半,说说永平新风尚,请看。建设美丽新永平,崇德尚俭新风尚,东风劲吹气象新,变了样……”这是永平村群民正在表演自编的三句半,用乡音乡情传递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洮北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等务实举措,厚植新风正气,让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洮北大地广袤的田野间,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健全体制机制 移风易俗氛围浓
“大娘,这份宣传册您拿着,我给您讲解下为什么是移风易俗……”“听完你们的讲解我觉得很有道理,大操大办确实很浪费”来自平安镇的杨大爷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后,感触颇深。
为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洮北区各乡镇依托志愿力量,组织志愿者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宣传宣讲开展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引导群众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同时,积极探索“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示范”的工作模式,以“小切口”为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崇尚科学等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内容写进《村规民约》,通过农村大喇叭、宣传栏、村民群等载体对《村规民约》进行广泛宣传,让村民把《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认可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总管”队伍作用,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引导群众遵守承诺,促进文明乡风建设。三是以先进带后进,通过开展“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文明家庭”等各类评选创建活动,树立模范榜样,形成标杆效应,引导村民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
丰富宣传载体 文明新风扑面来
为使移风易俗“飞入寻常百姓家”,洮北区积极整合资源,以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为平台,培养“名嘴”骨干,丰富活动载体,培育品牌项目,推动“燎原式”传播,实现“服务常年”“活动常态”“内容常新”,形成了“哪里有需要,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社会风尚。
“爱党爱国爱高平,感恩奋进树形象;遵纪守法走正道,明辨是非有担当……在到保镇高平村,村民运用《移风易俗新说唱》《移风易俗绕口令》点亮文明新风尚,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文明乡风文化的魅力,让政策贴近群众,用文化大餐丰富群众精神食粮,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
不仅如此,为了让移风易俗在群众的心里扎根,平安镇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从“群众点单”到“站所寻单”,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聚焦“一老”,由镇宣传委员带队走访了老党员、退伍老兵、离任村干部等群体,一方面摸准群众需要,另一方面挖掘村里头的文化能人。组建了以文艺骨干王金侠为核心,广场舞队、秧歌队、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等资源充分整合的文艺宣传小纵队,打造了具备创作、演出、宣传的宣传文艺队伍。永平村文化小纵队在演出中,从来不唱“独角戏”,他们将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交通安全等主题充分融合,创作演出相应的文艺作品,巧妙传递文明、安全理念、文明新风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知,三句半《移风易俗靠大家》、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等自编自演的节目,通过“集中+入户”的表演,“乡音土话”传递出了移风易俗新风尚,唱出了群众“心里话”,唱响移风易俗的“好声音”。
强化宣传引导 “减”出乡村新面貌
摒弃繁杂仪式,回归婚姻本质,移风易俗让农民不再“谈婚色变”,曾经的婚嫁大操大办变成为了新事减办,减办不减爱的新风尚。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婚礼仪式。”三合乡村民张先生对这句话有深刻体会。日前,张先生原本想为儿子举办一场豪华的婚礼,新婚夫妇认为人生只有这一次,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婚礼盛大、有排场。因为乡村酒店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达到新人的预期,他们特意找来婚礼策划与场地布置,预计婚礼造价近十万。村两委了解此事后,与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张先生家中,与一家人进行了沟通,提出选一家乡村简约大气的饭店,对舞台进行简单设计布置,能将节约出来的钱用于新婚夫妇两人蜜月旅行,可以多看看异地风土人情,并给小两口推荐了当下比较流行的旅行结婚,小两口听完后非常心动。于是,在乡政府及村两委的沟通下,他们转变了观念,选择了简约婚礼。张先生说:“以前觉得婚礼越豪华越有面子,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是靠花钱买来的,而是内心的充盈。”
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人心,让村民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气息,大家都纷纷点赞。
激活内生动力 “换”发乡村好风气
洗衣液、沐浴露……在金祥乡富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超市内,货架上摆满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走进爱心超市,这里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场所,更是爱心的汇聚之地。
“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的一次可得2分”“参与村级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视情况一次可得1—3分”……在岭下镇石头井子村的爱心积分超市里,积分兑换标准写的特别明白,商品积分也标注的非常清楚,让村民一目了然。“这种方式好,让我们这些有劳动能力的人发挥了余热,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举两得。”来自岭下镇石头井子村董大娘一边兑换自己的心仪的商品,一边感慨地说。
自“爱心超市”建立以来,为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全区各行政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将移风易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理念纳入到规章制度中,村民通过参与保持环境卫生、宣传移风易俗、参与乡村治理等行为,获取相应积分,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爱心超市”兑换自己所需的生活物品。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积分制的不断推广,有效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伴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文明的种子已然在洮北大地生根、发芽。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
通讯员 孙爽
洮北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