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心情真的有点激动,作为一个生在铁西,长在铁西的孩子,深深的感受到铁西人的不易,从小就体会到的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这是近日通榆县居民杨安欣然在微信发的朋友圈。随着通榆县铁西区迎新街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竣工通车,通榆县铁西区百姓盼望已久的路平了、路宽了、路终于顺畅了。
近年来,通榆县狠抓城市建设,先后完成风电大路、开通大路、民主路、新发街、迎新街等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共计15条,总长度20公里,主要是对道路进行改扩建、铺设人行道、新建雨水、污水、给水管线及架空的电力通信线缆入地工程等。风电路、新发街和迎新街为双向八车道,民主路双向六车道,其他街路为四车道。主要改造内容有沥青路面、人行道铺装、地下雨水、污水管线的铺设及电力通讯排管建设,公交站点、智能监控和信号控制及中华路灯及高标准绿化工程。
为确保老城区改造工作顺畅开展,通榆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各位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老城区改造工作指挥部,建立了“县级主官拿总、副职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下设老城区综合改造工作办公室。形成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责任保障体系。并实行项目“三包一”责任制度。对老城改造项目实施部门包保、住建副职包保、项目秘书包保的三级包保机制,明确包保责任,协调施工企业解决施工过程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并坚持每周两次例会,梳理排查问题,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拿出有效办法破解,保障老城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如今,改造后道路达到了人车分流,雨水、污水管线分流,电力、通讯管线入地,增加绿化带,增设停车泊位,亮化美化效果提升档次,全面改善老百姓的出行环境,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一手抓城市功能完善,一手抓产业项目建设,为了促进经济提速增效,近年来,通榆县实事求是谋划并不断深化实施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通榆县“三大基地一大品牌”发展战略,构建起了通榆特有的工业发展格局,形成了链条闭合完整的工业发展体系。在三一重能与通榆县倾力打造的“整机 叶片”风电产业园内,一个个“巨无霸”叶片整齐排列,一台台风电机组整装待发。在厂区内已投产运行的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
企业快速发展,得益于通榆县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从三一风电叶片生产基地落户,到如今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整机 叶片”落地白城的企业,靠的就是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电体系,加速推进风电设备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东北首屈一指的装备制造新高地。
为把丰富的“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榆县紧盯得天独厚的土地广袤、风能富集、农牧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坚持“资源规模化开发与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步推进”,深入挖掘、充分依靠、高效利用本地资源,走出了“有能所用、有能生新、有能变优”的工业化发展之路。依托风能优势,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已发展到826万千瓦,其中,已并网361万千瓦,在建465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吉林省清洁能源开发第一大县。同步引进了东方电气、水发、凡瑞重工、振江股份、格瑞帕洛孚等多个大项目、好项目,清洁能源产业完整闭合链条不断延长,形成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开发建设、装备制造、科研试验、电力存储“四位一体”发展格局。
如今,通榆的工业,已由过去“粗放组装型”向“精细生产型”的历史性转变,尤其是,以风电为主流的通榆工业,实现了“由无变有、由有变强、由强变壮”的历史性跨越!2022年上半年,通榆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9.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9%,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其中风电产业的贡献占据半壁江山。显然,通榆,已经用担当和实干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完美转变,也为白城乃至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贡献出了“通榆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 通讯员 赵玉 通榆县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 房彦妮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