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昔日“闲置地” 今日“聚宝盆” 要闻-白城站 周柏航 265507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镇赉:昔日“闲置地” 今日“聚宝盆” 要闻-白城站 周柏航 265507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白城站 > 要闻

镇赉:昔日“闲置地” 今日“聚宝盆”

2018-05-15 13:41 | 来源: 吉网

  走在镇赉县各村屯水泥路上,不敢想象,农村变化太大了,村屯、各家个户清洁靓丽,屯子干净了,道路两侧树木成行,各式围栏建设,让小屯漂亮起来。尤其是农家房前屋后一栋栋大棚映入眼帘,大棚不再是春季育苗棚,而是种植季节性瓜菜,这些瓜菜除去满足自家餐桌外,还供应市场增加收入。昔日农家庭院“闲置地”,变成今天农家增收的“聚宝盆”。

  如今,农家庭院有了巨大的变化,是党的富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帮扶部门精准施策,结亲帮扶的结果。让贫困村民从单一种植中调整过来,转变思想观念,用新技术、新理念打造魅力乡村,富裕百姓家庭。

  在庭院经济发展上,镇赉县精准脱贫巧借“季节性时间差”,实赚“错季的钱”,通过特色产业扶贫,规模化种植,从而形成一头牵农户、一头连市场的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抱团发展,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自身“造血”功能,扶贫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目前,镇赉县通过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闲置的家庭剩余劳力,做到足不出户为村民增收拓宽致富渠道,增收致富。

  昔日不起眼的农家院,如今成了农村致富的聚财地。发展庭院经济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让农家小院变得整洁美观,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通过开展精准帮扶,调整种植结构,开辟促农增收新途径,全县帮扶部门采取多种帮扶措施、技术指导等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种植项目,开发庭院“小果园”、“小菜园”种植项目,以精种、精养为主要生产经营形式的庭院经济,让贫困村民足不出家门就实现增收。

  镇赉县镇赉镇哈拉本召村村民宓学忠是典型贫困村民,因为家里有孩子上学,他本人还有病,导致家庭贫困。自镇赉县卫计局驻村到他家帮扶以来,帮助他出点子,想良策,宓学忠家原本闲置的庭院,帮扶部门帮他扣起一栋扶贫大棚,2017年,种植一棚西红柿,收入1万元多元。今年,在帮扶部门技术指导下,又栽了一棚草莓,收入也非常可观,让宓学忠彻底脱贫。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宓学忠只是所帮扶、包保户脱贫的一个缩影。通过开发庭院经济、菜园经济,转变了贫困村民种植观念,在小菜园上做起大文章,提高了庭院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增加了贫困村民经济收入,利用庭院地力好、设施全、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通过项目引领、惠农政策扶持、技术跟进等一系列帮扶措施,调动了贫困户开发庭院增收的积极性,突出产业扶贫,解决了贫困村民脱贫问题,收到明显效果,实现了“小庭院、大效益”的增收目标。

  镇赉县嘎什根乡团结村选择7家贫困户为示范户种植雪寒韭菜,由包保部门提供扶持资金32万元,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万元,总投资38万元,在庭院内建16栋雪寒韭菜大棚,每栋大棚面积300平,按照市场时收价,每栋年均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在庭院经济上,这个村还推广中药材种植和秋葱种植,都是订单服务,以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种植科技含量,让贫困户在特色种植上直接受益。

  镇赉县大力支持和扶持贫困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在院落中种植果树、蔬菜等,使村民有看的、有吃的、有卖的,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一举多得。

  棚膜经济改变了村民传统农业发展种植模式,延伸了农业生产链,让农民无“农闲”,涌现出“瓜菜村”、“花卉村”、“韭菜村”、“果树村”等,让当地贫困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生态棚膜园区成为贫困村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 通讯员 王志华 石放放

编辑: 周柏航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